大殿上的回火事件:傅奕V.S佛教

 

噴火一詞,最早出現在漢代張衡的《西京賦》中:「…水人弄蛇。奇幻儵忽,易貌分形。吞刀吐火,雲霧杳冥。畫地成川…」;在漢代的畫像石中,也曾出現過噴火的畫面,有一說可能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,進而成為漢代百戲中的其中一項,廣受當時達官貴人的喜愛。

信西古樂圖中的噴火

南北朝時期,由於長期的社會動盪不安,直接促成了宗教的全面性發展,不管是中國本土道教,亦或是傳自天竺的佛教,都在這個時期蓬勃發展。為了能夠取信廣大的信徒,除了附會各式各樣的神蹟外,也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「幻術」,為自己壟罩上一層神祕色彩。在晉代葛洪《神仙傳》中,便曾提到他父親葛玄的幻術:「時天寒,玄謂客曰:『貧居,不能人人得爐火,請作火,共使得暖。』玄因張口吐氣,赫然火出,須臾滿屋,客盡得如在日中,亦不甚熱。」大意就是:天氣寒冷,葛玄告訴大家:「我家很窮,沒辦法使大家感受到爐火的溫暖,就讓我做法讓大家溫暖起來吧!」說完就張嘴吐氣,一股火焰瞬間充滿了整間屋子,賓客們就像身處在烈日中。

有沒有覺得很熟悉?這根本就是噴火阿阿阿阿阿阿!!!

12088065_1061878133824375_275839791146449678_n

 

俗話說:「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,噴火噴多了總會燒到嘴」。唐朝李亢在《獨異志》中記載了一篇有趣的故事:「傅奕常不信佛法。高祖時有西國胡僧,能口吐火以威脅眾。奕對高祖曰:此胡法不足信,若火能燒臣,即為聖者。高祖試之,立胡僧於殿西,奕於殿東,乃令胡僧作法。於是跳躍禁咒,火出僧口,直觸奕,奕端笏曰:『乾,元亨利貞。邪不乾正。』由是火返燄,燒僧立死。

很明顯,這根本不是什麼邪不勝正的問題,而是回火(註1)!

唐朝設立之初,有鑑於南北朝以來許多人民為了逃脫賦稅躲入廟寺,傅奕在《請廢佛法表》中提到:「佛之經教,妄說罪福,軍民逃役,剃髮隱中,不事二親,專行十惡。」當時朝野許多人一致反對,中書令蕭瑀甚至反駁「佛,聖人也。奕為此議,非聖人者無法,請置嚴刑。」有此可知,當時傅奕在反佛這件事情上面是受到很大阻力的。而在《獨異志》中所記載的這篇故事中,很有可能傅奕事先瞭解了胡僧噴火的距離、使用的燃料,再偷偷換掉胡僧慣常使用的油料,之後在金鑾殿上故弄玄虛的賣弄幾句易經,結果就如同大家所看到的:傅奕V.S佛教,傅奕WIN!

 

註1:回火是指火焰沿著火舞者口中噴出的油料回燒的現象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