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於歧路豈伶優:一部街頭藝人的流浪史(一)

街頭藝人起源於何時何地,至今沒有一個公開的定論,只知道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就有相關的記載。《列子·說符》中是這麼說的:「宋有蘭子者,以技干宋元。宋元召而使見其技,以雙枝長倍其身,屬其脛,並趨並馳,弄七劍,迭​​而躍之,五劍常在空中。元君大驚,立賜金帛。」

明刻《劍仙傳》-蘭子跳劍圖

在這則記載中,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地方。其一,當時已經有被稱為「蘭子」的流浪藝人,以周遊列國展演自身技藝,作為賺取賞金的方式;其二,已經有類似踩高蹺、拋擲丟劍的技藝出現。

然而,精湛的技藝不見得是獲取賞金的保證,有時候反而是招致災禍的來源。在這個故事的後半段,便記載下另外一位藝人截然不同的遭遇:「又有蘭子能燕戲者,聞之,復以乾元君。元君大怒曰:『昔有異技干寡人者,技無庸,適值寡人有歡心,故賜金帛。彼必聞此而進,复望吾賞。』拘而擬戳之,經月乃放。」

同樣展演技藝卻獲得囚禁數月的下場,除了可以看出當時街頭藝人地位不高外,也反映出執政者呼之即來,揮之即去的心態。而這恰恰與春秋戰國時著名的「養士之風」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
春秋戰國時期,由於國家兼併激烈,群雄角逐,各國競相養士。這些「士」中不乏擅長出謀劃策、能言善辯的謀士,但更多的是身懷奇技異巧或勇力過人的大力士。例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,曾以雙手托住城門的千斤閘,令諸侯征伐偪陽國取得勝利;與他同時參加戰爭的狄虒彌,把大車的輪子外面蒙上盔甲,一手舞動,一手執戟進攻。而這些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,極有可能是漢代雜技「扛鼎」、「舞輪」的先聲。

漢代畫像石扛鼎,圖片來源:http://wuming.xuefo.netnr994123.html

此外,《莊子‧徐無鬼》中,也記載「士」以精湛的技藝令兩國停戰的精采事蹟:「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」弄丸,即類似於拋擲類的雜耍。宜僚以精湛的弄丸技術令宋軍忘記進攻,幫助楚國贏得勝利,也是「士」以自身技藝發揮作用的一大例證。

陶質丸鈴-四川省大溪新石器時期遺址,圖片來源:http://202.107.212.154:8088/datalib/2003/Phylogeny/DL/DL-20031211163310

這些「士」以一技之長,投身公卿大夫,並不完全為了表演;而是以此作為晉身之階,爭取更多的關注與機會。然而,各國競相養士的風氣,不僅形成春秋戰國時期「諸士善技」的特點,也成為培育街頭藝人的溫床,更為之後的漢代百戲提供了技術基礎。

弄丸、跳劍畫像石-四川省永川市漢墓石棺,圖片來源:http://202.107.212.154:8088/datalib/2003/Phylogeny/DL/DL-20031211163310

留言